事件相關電位系統的因素有哪些?
更新時間:2017-01-10 點擊次數:2311
一、物理因素
刺激的概率:靶刺激概率越小,P3的波幅越高,反之,波幅減小。一般靶刺激與非靶刺激的比例為20:80;刺激的時間間隔:間隔越長,P3波幅越高;刺激的感覺通道:聽、視、體感感覺通道皆可引出
事件相關電位系統,但其潛伏期及波幅不盡相同。
二、心理因素
事件相關電位檢測過程中一般要求被試者主動參與,因而被試者的覺醒狀態、注意力是否集中皆可影響結果。另外,由于被試者只有識別靶刺激并作出反應才能誘發出內源性事件相關電位成分,因此,作業難度對測試結果也有影響,難度加大時,波幅降低,潛伏期延長。
三、生理因素
年齡:不同年齡P3的波幅及潛伏期不同。潛伏期與年齡呈正相關,隨年齡增加而延長,而波幅與年齡呈負相關。在兒童及青少年,波幅較高;分布:內源性事件相關電位各成分有不同的頭皮分布。
事件相關電位(ERP)作為可以反映大腦思維活動的一種客觀方法在研究認知功能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作為其內源形成分的P300是ERP中zui典型、zui常用的成分和認知過程密切相關,被視為“窺視”心理活動的一個窗口,并認為它是腦研究的一種新型手段。事件相關電位具有高時間分辨率的特點,使其在揭示認知的時間過程方面優勢,能鎖時性的反映認知的動態過程.該方法已經成為研究腦認知活動的重要手段.P300是較早發現的內源性事件相關電位成分,主要與人在從事某一任務時的認知活動如:注意、辨別、及工作記憶有關。P300可能代表期待的感覺信息得到確認和知覺任務的結束,目前已被廣泛用來研究認知功能。其潛伏期反映對刺激物評價或歸類所需要的時間即反應速度,隨作業難度的增加而延長,而波幅反映了心理負荷的量,即被試投入到任務重的腦力資源的多少。雖然P300對認知損害評價的臨床應用較廣,但近年來的研究證實P300的腦內源不止一個,而是與多種認知加工有關,所以其在認知損害特征的描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